|
|
資料編號: | HK-4001 |
---|---|
中文名稱: | 觀音草(標室沒收錄-境外攝) |
中文別名: | 長花九頭獅子草(台灣名稱) |
學名: | Dicliptera babui# [找同屬植物] | [完整學名] |
異名: | Peristrophe baphica |
植物科名: (APG新系統) | ACANTHACEAE爵床科 [找同科植物] |
標室舊系統 | ACANTHACEAE爵床科[找同科] |
生長習性: | 草本 |
原生/外來: | 外來植物 |
特別特徵: | 單葉對生 |
資料更新: | 20240511 10:43:54 pm |
備註: Dicliptera babui Karthik. & Moorthy (COL) SYN: = Diapedium baphicum (Spreng.) Kuntze = Hypoestes bodinieri H. Lév. = Justicia baphica Spreng. = Peristrophe baphica (Spreng.) Bremek. GBIF: Dicliptera babui is syn of Dicliptera tinctoria Peristrophe baphica (Spreng.) Bremek. This is a synonym of Dicliptera tinctoria (Nees) Kostel. Ref:powo.science.kew.org 紅絲線就是長花九頭獅子草,煮水會變紅色,九頭獅子草不會。(thanks 林兄's info) 三種九頭獅子草,一個可以參考的鑑別方法: 1a.花瓣有斑點;花蕊呈Y字型-九頭獅子草 1b.花瓣沒斑點 --2a.花蕊呈Y字型-長花九頭獅子草 --2b.花蕊兩條直直-華九頭獅子草(狗肝菜) Thanks 林睿麒's info 相片攝於馬來西亞 中國植物誌 多年生,直立草本,高可達1米;枝多數,交互對生,具5-6鈍棱和同數的縱溝,小枝被褐紅色柔毛,老枝具淡褐色皮孔。葉卵形或有時披針狀卵形,頂端短漸尖至急尖,基部闊楔尖或近圓,全緣,長3-5 (7.5)厘米,寬1.5-2 (3)厘米,紙質,乾時黑紫色,嫩葉兩面被褐紅色柔毛,老時上面漸無毛;側脈每邊5-6條;葉柄長約5毫米。聚繖花序,由2或3個頭狀花序組成,腋生或頂生;總花梗長3-5毫米,後被柔毛;總苞片2-4枚,闊卵形,卵形或橢圓形,不等大,大的長(1.8) -2.3-2.5厘米,寬8-15毫米,小的2-3厘米,頂端急尖,基部楔形,乾時黑紫色或稍透明,有脈紋,被柔毛;花萼小,長4.5-5毫米,裂片披針形,被柔毛;花冠粉紅色,長3-3.5(-5)厘米,被倒生短柔毛,冠管直,寬約1.5毫米,喉部稍內彎,上唇闊卵狀橢圓形,頂端微缺,下唇長圓形,淺3裂;雄蕊伸出,花絲被柔毛,藥室線形,下方的1室較小;花柱無毛,柱頭2裂。蒴果未見,(據文獻記載)長約1.5厘米,被柔毛。花期冬春。 通常做染料。 據《海南植物誌》:本種的嫩枝和葉含桔黃色至橘紅色的染料,曾在印度等地普遍栽培。在海南這種植物並不常見。前人(參閱Journ. Bot. 17: 19.1879.和Lingnan Sci. Journ. 5:170. 1927)曾報導海口和瓊海有本種植物,但僅見到採自澄邁古東村的一號帶花標本,據採集記載是採自村旁的園籬旁邊。由於我國從未大量栽培,故這號標本究為野生或逸為野生的尚難判斷。 廣州和香港、澳門一帶生草藥舖所售紅絲線(藥農栽培,來源不明)據觀察即本種,並非槍刀藥屬的槍刀藥Hypoestes purpurea(L.)Schult.(廣州植物誌616頁, 1956年),其用途據《嶺南採藥錄》載:“治痰火,咳嗽吐血,和豬後腿煎湯飲之,或水煎服也可”。 | |
如資料有任何錯誤,歡迎聯絡本會. info@hkcww.org | |
2-4001b | |
1-4001a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