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資料編號: | HK-44 |
---|---|
中文名稱: | 洋紫荊 |
中文別名: | 艷紫荊(台灣)_红花羊蹄甲(FOC) |
學名: | Bauhinia x blakeana [找同屬植物] | [完整學名] |
英文名稱: | HongKong Orchid Tree |
植物科名: (APG新系統) | FABACEAE豆科 [找同科植物] |
標室舊系統 | CAESALPINIACEAE蘇木科[找同科] |
生長習性: | 常綠喬木 |
原生/外來: | 香港原生植物 |
圖片花色: | purple |
發現開花: | Nov_Dec_Jan_Feb_March |
特別特徵: | 葉柄頭尾腫脹_常見植物_單葉互生 |
資料更新: | 20241110 10:55:49 pm |
備註: 學名知多D: Bauhinia x blakeana Dunn 洋紫荊是紅花羊蹄甲(Bauhinia purpurea)和宮粉羊蹄甲(Bauhinia variegata)的雜交種. 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命名為'Blakeana',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(Sir Henry Arthur BLAKE)伉儷。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鋼綫灣為一名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發現,並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。1908年,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(S.T. Dunn)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,並於《植物學報》(英國及外國)第46卷,324至326頁(Journal of Botany)發表有關資料。 source from WIKI 红花羊蹄甲(FOC中文名); 艷紫荊(Taiwan中文名) 單葉,葉端均分裂為二,形狀似羊蹄。葉面光滑無毛,不結果 別稱香港蘭(英語:Hong Kong Orchid Tree),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有花植物,於香港首次發現,並獲定為香港市花。該樹現廣泛作為行道樹進行栽培。其花大而艷麗,但是無法結果。2005年,研究証實洋紫荊並非獨立物種,而只是紅花羊蹄甲(Bauhinia purpurea)和宮粉羊蹄甲(Bauhinia variegata)的混種,因花粉敗育導致受精過程無法完成。 深圳植物誌: 常綠喬木。高約10m;樹皮灰黑色;小枝幼時疏被短柔毛,後變無毛。葉柄長3-4cm,無毛;葉片輪廓近圓形或微扁圓形,長7-15cm,寬8-16cm,下面沿葉脈疏被短柔毛,上面無毛,基部截形、淺心形至心形,先端2裂至葉片長1/3-1/2,裂片先端圓或鈍,基出脈11-13條。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,單生或3-4枚在分枝上部排成圓錐花序狀,少花;苞片及小苞片均為三角狀卵形或卵形,長2.5-3mm,與花序梗、花序軸、花梗、被絲托和花萼均密被黃褐色茸毛;花梗長0.8-1cm;被絲托圓筒狀,長1-1.2cm;花萼一側開裂至基部,長2-2.5cm,具5棱,有深綠色縱紋,先端又2淺裂,其中一裂片頂端有3齒,另一裂片有2齒;花冠紅紫色,上方的一花瓣瓣片中有深紫紅色的斑,其餘的有粉紅色的條紋;花瓣倒披針形,長5-8cm,基部有瓣柄;能育雄蕊5枚,略短於花瓣,其中3枚較長,2枚稍短,退化雄蕊2-5枚;子房密被黃褐色絹狀毛,具長柄。不結實。花期:1-7月。果期:10-12月。 | |
如資料有任何錯誤,歡迎聯絡本會. info@hkcww.org | |
5-44e | |
4-44d | |
3-44c | |
2-44b | |
1-44a | |